強化互聯互通 鞏固樞紐地位 為建成“兩個中心”提供交通支撐
發布日期:2019年02月22日
瀏覽:1109次
蚌埠新聞網記者李景
蚌埠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對于不少蚌埠人來說,站在潺潺的淮河岸邊,看著火車從京滬鐵路蚌埠淮河大鐵橋上呼嘯而過,這已成為幾代蚌埠人的集體回憶。作為綜合交通樞紐,長期以來,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一直是蚌埠引以為傲的優勢所在。但隨著高鐵和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蚌埠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亟須強化互聯互通鞏固交通優勢。
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淮河中游,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交會點,同時也是京滬高鐵、京福高鐵交會點。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將蚌埠確立為68個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我市的交通樞紐地位再次得到官方“認證”。
蚌埠鐵路樞紐地位曾經是全省和沿淮地區最優,但近年來尤其是高鐵建成通車后,蚌埠的鐵路樞紐地位在短暫回升后又面臨新的威脅。作為京滬高鐵七大中心站之一,高鐵蚌埠南站是京滬、京福兩條高鐵唯一交會點,平均五分鐘左右進出站一趟車,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隨著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特別是國家高速鐵路“八縱八橫”主通道快速推進,全國處于通道節點或沿線的一大批城市逐步融入高速鐵路網絡,阜陽、蕪湖、安慶、六安高鐵路網得到進一步提升,銅陵、亳州、淮南高鐵地位得到加強,蚌埠的鐵路“老大哥”地位將面臨嚴峻挑戰。
“雖然G3京臺和G36寧洛兩條高速公路主干線在境內十字交叉,但與省內和沿淮其他主要城市相比,處于中等水平,無明顯優勢。”在分析我市高速公路發展形勢時,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光銀表示,我市公路密度為148.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網密度為14.48公里/百平方公里,與蕪湖、淮安相比,尚存一定差距,樞紐地位有待鞏固提升。
根據2007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蚌埠港再次被定位為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有著一線三支的天然優勢。但長期淮河水運發展存在著缺乏整體規劃、總體建設不足、航道不暢、基礎設施落后、航道通航等級數十年維持三級標準,加之淮河大鐵橋等礙航設施影響,水運樞紐地位和貨運量落后于蕪湖、馬鞍山、銅陵、池州等沿江城市、與沿淮的淮安、鹽城也有差距,水運優勢亟須得到充分發揮。加上機場建設離建成運營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需要進一步強化鐵路樞紐地位,提高高速公路網密度,發揮淮河航運優勢,彌補航空短板,進一步鞏固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對標中心,我市交通運輸發展尚有提升空間,為此,交通部門緊扣“對標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擔當”主題,對交通發展進行對標定向,進一步提升交通發展定位,努力將蚌埠打造為面向中西部,服務長三角、輻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建成“兩個中心”提供交通支撐。
具體來說,通過積極謀劃一批內通外聯高速公路項目,加密高速公路路網,進一步提升交通輻射能力。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目前我市正加快建設蚌五高速、蚌固高速,力爭開工建設G36寧洛高速蚌埠段擴容改造,加快推進蚌埠北部高速公路(G36寧洛高速北復線)、G3京臺高速公路東復線(徐州-宿州-固鎮-蚌埠-定遠-合肥)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謀劃北沿淮高速公路和南沿淮高速公路項目、G3京臺高速包集(機場)樞紐和G36寧洛高速聯絡線工程高速公路加密線。
在提升水運能級的基礎上,市地方海事局局長朱紅寶建議,我市應充分發揮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地理優勢,加快淮河航運中心建設。推進航道升級、中心港區建設,完善港口功能,打造“一干四支”、“內暢外聯”的高等級航道網,“一干”即實施淮河干流航道升級工程,加快推進淮河蚌埠閘以下至洪澤湖段按二級航道、以上河段三級升級,特別是積極推動提升淮河下游(洪澤湖區)航道等級。“四支”即提升渦河、茨淮新河、澮河航道等級,積極謀劃實施懷洪新河懷遠-固鎮段通航工程,溝通淮河和澮河航運。完善“一主三輔”的港口群,在充分發揮既有中心港區港口功能基礎上,加快推進懷遠、五河、固鎮新港建設,充分發掘水運優勢。(完)
蚌埠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對于不少蚌埠人來說,站在潺潺的淮河岸邊,看著火車從京滬鐵路蚌埠淮河大鐵橋上呼嘯而過,這已成為幾代蚌埠人的集體回憶。作為綜合交通樞紐,長期以來,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一直是蚌埠引以為傲的優勢所在。但隨著高鐵和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蚌埠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亟須強化互聯互通鞏固交通優勢。
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淮河中游,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交會點,同時也是京滬高鐵、京福高鐵交會點。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將蚌埠確立為68個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我市的交通樞紐地位再次得到官方“認證”。
蚌埠鐵路樞紐地位曾經是全省和沿淮地區最優,但近年來尤其是高鐵建成通車后,蚌埠的鐵路樞紐地位在短暫回升后又面臨新的威脅。作為京滬高鐵七大中心站之一,高鐵蚌埠南站是京滬、京福兩條高鐵唯一交會點,平均五分鐘左右進出站一趟車,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隨著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特別是國家高速鐵路“八縱八橫”主通道快速推進,全國處于通道節點或沿線的一大批城市逐步融入高速鐵路網絡,阜陽、蕪湖、安慶、六安高鐵路網得到進一步提升,銅陵、亳州、淮南高鐵地位得到加強,蚌埠的鐵路“老大哥”地位將面臨嚴峻挑戰。
“雖然G3京臺和G36寧洛兩條高速公路主干線在境內十字交叉,但與省內和沿淮其他主要城市相比,處于中等水平,無明顯優勢。”在分析我市高速公路發展形勢時,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光銀表示,我市公路密度為148.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網密度為14.48公里/百平方公里,與蕪湖、淮安相比,尚存一定差距,樞紐地位有待鞏固提升。
根據2007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蚌埠港再次被定位為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有著一線三支的天然優勢。但長期淮河水運發展存在著缺乏整體規劃、總體建設不足、航道不暢、基礎設施落后、航道通航等級數十年維持三級標準,加之淮河大鐵橋等礙航設施影響,水運樞紐地位和貨運量落后于蕪湖、馬鞍山、銅陵、池州等沿江城市、與沿淮的淮安、鹽城也有差距,水運優勢亟須得到充分發揮。加上機場建設離建成運營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需要進一步強化鐵路樞紐地位,提高高速公路網密度,發揮淮河航運優勢,彌補航空短板,進一步鞏固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對標中心,我市交通運輸發展尚有提升空間,為此,交通部門緊扣“對標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擔當”主題,對交通發展進行對標定向,進一步提升交通發展定位,努力將蚌埠打造為面向中西部,服務長三角、輻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建成“兩個中心”提供交通支撐。
具體來說,通過積極謀劃一批內通外聯高速公路項目,加密高速公路路網,進一步提升交通輻射能力。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目前我市正加快建設蚌五高速、蚌固高速,力爭開工建設G36寧洛高速蚌埠段擴容改造,加快推進蚌埠北部高速公路(G36寧洛高速北復線)、G3京臺高速公路東復線(徐州-宿州-固鎮-蚌埠-定遠-合肥)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謀劃北沿淮高速公路和南沿淮高速公路項目、G3京臺高速包集(機場)樞紐和G36寧洛高速聯絡線工程高速公路加密線。
在提升水運能級的基礎上,市地方海事局局長朱紅寶建議,我市應充分發揮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地理優勢,加快淮河航運中心建設。推進航道升級、中心港區建設,完善港口功能,打造“一干四支”、“內暢外聯”的高等級航道網,“一干”即實施淮河干流航道升級工程,加快推進淮河蚌埠閘以下至洪澤湖段按二級航道、以上河段三級升級,特別是積極推動提升淮河下游(洪澤湖區)航道等級。“四支”即提升渦河、茨淮新河、澮河航道等級,積極謀劃實施懷洪新河懷遠-固鎮段通航工程,溝通淮河和澮河航運。完善“一主三輔”的港口群,在充分發揮既有中心港區港口功能基礎上,加快推進懷遠、五河、固鎮新港建設,充分發掘水運優勢。(完)
- 上一篇: 建設“兩個中心”,蚌埠如何脫穎而出
- 下一篇:實行區港聯動打造立體化開放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