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實施
發布日期:2017年01月08日
瀏覽:1015次
蚌埠新聞網訊(記者沈明堂)日前,記者從市委宣傳部了解到,《蚌埠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已通過規劃論證,正式印發實施。
“十二五”以來,我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產業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增加值年均增幅超過30%,總量、增速、占比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建成了一批大型文化基礎設施,培育了一批骨干文化企業,打造了一批文化產業品牌,大禹文化產業園區躋身國家級,文化創造活力得到有效釋放,文化產業發展的“蚌埠探索”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示范案例,在全國范圍推廣。
為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蚌埠文化產業新動能,厚植蚌埠文化產業新優勢,著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推動建設創新型文化強市,根據《蚌埠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我市精心編制了《蚌埠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據了解,“規劃”實施期限從2016至2020年,規劃區域涵蓋市區及三縣,“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全面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在轉型發展中闖出新路,在促進蚌埠“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邁入全省第一方陣中發揮文化產業的價值引領和產業支撐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將深入貫徹統籌協調、融合創新、龍頭帶動、品牌引領、人才興文五大發展戰略。在發展目標上,“規劃”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布局合理、鏈條完整、效益顯著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大禹文化產業園區成為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示范區,文化產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主要指標、整體水平、綜合實力全面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基本建成文化強市。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實力更加強勁,產業發展繼續保持中高速,投資年均增長15%,增加值年均增幅力爭達到25%,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總量和占比穩居全省前三。新興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顯著提高,文化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形成“一園、一軸、一帶、三區、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逐步實現蚌埠市主城區和懷遠、五河、固鎮等三縣文化產業一體協同發展。產業體系更加合理,重點發展創意設計、文化信息傳輸、文化產品設備制造、文化旅游等八大文化產業門類。培育年收入達百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航母1戶,年收入達50億元的龍頭文化企業2-3戶,年收入達10億元的重點文化企業10戶,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量年均增長10%以上。發展載體更加多元,重點打造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園,建成全國優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爭創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園區(基地)力爭增加到10個。爭創2個文化旅游強縣(區)、2家省級以上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區。推進文化產業項目更多進入省、市重點項目庫,投資總額達到500億元。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重達到25%,建成皖北及淮河流域文化產品集散地。文化貿易實現新突破,力爭文化對外貿易額實現翻一番,提升蚌埠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規劃”還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重點任務,未來幾年,我市將繼續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蚌埠文化資源、產業基礎、交通區位和創新人才優勢,聚焦八大主導產業,加速產業融合,培育新興業態,延伸創新鏈條,壯大市場主體,優化功能布局,完善市場體系,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提質增效。
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我市還明確了保障措施,要求各縣區及相關部門健全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完善統計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協作,共同推動各級文化產業政策落實、項目落地、工作落細。通過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落實財稅優惠政策,保障文化產業用地等舉措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規劃”提出的鼓勵扶持創意設計精品、大力支持原創影視產品、合理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加快構建文化眾創空間等體現出鼓勵創新的鮮明導向。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規劃”明確培養、引進與激勵相結合的方式,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十二五”以來,我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產業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增加值年均增幅超過30%,總量、增速、占比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建成了一批大型文化基礎設施,培育了一批骨干文化企業,打造了一批文化產業品牌,大禹文化產業園區躋身國家級,文化創造活力得到有效釋放,文化產業發展的“蚌埠探索”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示范案例,在全國范圍推廣。
為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蚌埠文化產業新動能,厚植蚌埠文化產業新優勢,著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推動建設創新型文化強市,根據《蚌埠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我市精心編制了《蚌埠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據了解,“規劃”實施期限從2016至2020年,規劃區域涵蓋市區及三縣,“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全面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在轉型發展中闖出新路,在促進蚌埠“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邁入全省第一方陣中發揮文化產業的價值引領和產業支撐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將深入貫徹統籌協調、融合創新、龍頭帶動、品牌引領、人才興文五大發展戰略。在發展目標上,“規劃”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布局合理、鏈條完整、效益顯著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大禹文化產業園區成為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示范區,文化產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主要指標、整體水平、綜合實力全面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基本建成文化強市。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實力更加強勁,產業發展繼續保持中高速,投資年均增長15%,增加值年均增幅力爭達到25%,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總量和占比穩居全省前三。新興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顯著提高,文化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形成“一園、一軸、一帶、三區、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逐步實現蚌埠市主城區和懷遠、五河、固鎮等三縣文化產業一體協同發展。產業體系更加合理,重點發展創意設計、文化信息傳輸、文化產品設備制造、文化旅游等八大文化產業門類。培育年收入達百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航母1戶,年收入達50億元的龍頭文化企業2-3戶,年收入達10億元的重點文化企業10戶,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量年均增長10%以上。發展載體更加多元,重點打造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園,建成全國優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爭創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園區(基地)力爭增加到10個。爭創2個文化旅游強縣(區)、2家省級以上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區。推進文化產業項目更多進入省、市重點項目庫,投資總額達到500億元。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重達到25%,建成皖北及淮河流域文化產品集散地。文化貿易實現新突破,力爭文化對外貿易額實現翻一番,提升蚌埠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規劃”還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重點任務,未來幾年,我市將繼續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蚌埠文化資源、產業基礎、交通區位和創新人才優勢,聚焦八大主導產業,加速產業融合,培育新興業態,延伸創新鏈條,壯大市場主體,優化功能布局,完善市場體系,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提質增效。
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我市還明確了保障措施,要求各縣區及相關部門健全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完善統計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協作,共同推動各級文化產業政策落實、項目落地、工作落細。通過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落實財稅優惠政策,保障文化產業用地等舉措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規劃”提出的鼓勵扶持創意設計精品、大力支持原創影視產品、合理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加快構建文化眾創空間等體現出鼓勵創新的鮮明導向。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規劃”明確培養、引進與激勵相結合的方式,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上一篇: 懷遠打造全省最大自行車生產基地
- 下一篇:污水處理費明年1月1日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