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商貿物流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創新
發布日期:2018年01月13日
瀏覽:1030次
編者語:
在中國的探索中,商貿物流銀行的發展被認為是可以服務中小企業、緩解其融資約束的創新模式。本文為《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研究暨行業發展報告2017》序言,簡要介紹了商貿物流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的關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敬請閱讀。
文/巴曙松
客戶群體的下移,是當前商業銀行在客戶定位中討論得非常多的主題。如同許多發達市場走過的道路一樣,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型客戶要么轉向直接融資形成脫媒,要么獲得更強的定價權而擠壓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于是,商業銀行業開始越來越多的將客戶重點與新的增長空間轉移到中小企業身上。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使得不少新的競爭者探索運用新的工具、新的方法來服務于中小企業群體,并加速了客戶群體下移的趨勢。
在服務于中小企業客戶群體的競爭中,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成為決定性的因素之一,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在這個領域作出了許多值得總結的探索,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在中國的探索中,商貿物流銀行的探索值得關注,從目前的商業模式看,商貿物流銀行探索利用供應鏈運營數據驅動商業銀行授信用信方式變革,為供應鏈中小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融資和戰略關系融資等,成為服務中小企業與緩解其融資約束的創新模式之一。
回顧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經歷,探尋其背后的邏輯與趨勢,能夠更加清晰地把握商貿物流銀行的發展背景。
不少商業銀行在探索供應鏈金融來服務于中小企業群體時,一度十分流行“圈鏈模式”,即對目標商圈內聚集的客戶群進行分層、分類管理,采取批量營銷,集權授信,通過聯保聯貸的方式來弱化個體的信用風險,實現有針對性的處理授信方案與工廠化的成本運作。而在經濟調整期,一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的相當比例,來自于一向被視為發展狀況良好、金融狀況良好的長三角地區的聯保聯貸模式。
也有一些銀行探索流程化的小微金融服務,主要是依托新興技術驅動金融變革,帶動中小企業金融發展,但面對不同客戶、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卻顯現出差異化的結果,暴露出業務模式仍需改進的問題。
還有一些銀行、特別是區域性的銀行,在特定的政策環境下,依托關系型戰略與本土資源優勢等,聚焦當地中小企業,建立專業機制、機構和商業模式,但仍往往難易回避產業調整和經濟調整期的明顯沖擊。
在此背景下,《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研究暨行業發展報告2017》一書的重點,就是試圖闡釋商業銀行信用經營的一種新方式——商貿物流銀行,通過總結商貿物流銀行業的運行基礎、運行機制、運行規律與發展趨勢,并嘗試從市場環境、行業概況、業務模式、創新業務、風險控制與趨勢展望的分析著手,梳理商貿物流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經驗、模式、規律,并將其進行總結梳理,以探索商貿物流銀行業服務中小企業的合理邊界,推動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由單純的提供融資服務向融資、結算、理財、咨詢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金融服務轉變,為商業銀行實現戰略轉型提供借鑒。
作者從跨層面的視角梳理了影響商貿物流銀行發展的宏微觀環境,揭示了經濟環境對于商貿物流銀行發展的內在機制與關聯,剖析了監管政策與產業政策環境對商貿物流銀行發展的激勵作用與溢出效應,總結了產融結合條件下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發展基礎,并嘗試用金融創新理論等對其需求變化規律進行一般意義上的理論總結。
作者從業務模式范疇的角度定義了商貿物流銀行,闡釋了商貿物流銀行的生長基礎與發展空間。以此為依據,從銀行類型、產品結構和服務對象視角分析了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發展現狀,并以此為基礎,從市場集中度、競爭能力和競爭強度揭示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競爭現狀,由此為商貿物流銀行競爭策略、業務布局以及品牌建設的差異化發展路徑等,提供決策參考。
作者整理了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從動機——機會——能力理論出發,探索提出了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發展的“函數”。在商貿物流銀行業務的參與主體中,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提供者、交易風險管理者、流動性風險提供者構成其持續發展的基礎,推動商貿物流銀行從線性化盈利模式向網絡化商業生態模式的轉型。
本書特別強調了新技術、新渠道和新場景下商貿物流銀行的創新。金融科技深刻影響與改變商貿物流銀行業務形態與業務效率,生產與交易場景的拓展改變了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與業務流程,線上化、嵌入化與跨界化渠道整合改變了商貿物流銀行的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而只有依托恰當的創新管理方法,才能不斷將客戶需求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價值發現與資源整合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商貿物流金融管理的基本問題。
本書特別強調了業務閉合化、交易信息化、收入自償化、管理垂直化、風險結構化和聲譽資產化對于商貿物流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在此原則下,商貿物流銀行爭取能用較低成本進行風險定價,探索降低金融活動的運營成本,以此拓展服務邊界。而且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交易背景與交易數據,為形成多主體博弈決策的完美信息以及風險分析與風險預警的風險實時系統開發提供支持,為降低違約概率與資產損失提供了數據、模型、分析和決策基礎。
本書特別強調了商貿物流銀行的線上化、垂直化和平臺化發展方向,并預測商貿物流銀行模式化發展趨勢,即未來商貿物流銀行將從“長度”、“寬度”和“深度”等維度實現創新發展。“長度”創新是運用新技術降低服務成本,拓展服務邊界,“寬度”創新是流程改進與效率提升,覆蓋更多客戶,“深度”創新是深入發掘客戶需求,定制化批量化滿足客戶需求和挖掘客戶價值。
商貿物流銀行的發展,得益于金融界的實踐探索以及市場發展基礎上的專業理論研究。雖然目前開展商貿物流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眾多,但商業銀行要想建立可持續、穩健發展的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還需要在全球化視野、穩健的風險管理能力、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繼續努力。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招募專業的供應鏈人才,來推動這種全局的、長期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和思考。同時,供應鏈企業的交易數據為學者研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與廣闊的空間。
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研究暨行業發展報告2017》一書的出版,該書以大量實例,分析商貿物流銀行的運行機制、運行模式和運行管理等問題。該書有助于國內外商貿物流銀行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從業者了解商貿物流銀行的基本問題,比如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生長基礎、發展機制、行業生態、競爭格局、前景趨勢等。關于商貿物流發展、運營與管理的理論,作者均嘗試從新的視角和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出來。相信本書將有助于讀者把握商貿物流行業的基本情況,了解商貿物流銀行的業務模式、創新規律與發展方向等,并為商貿物流銀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因此,我愿意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也希望有更多關于商貿物流金融的研究成果涌現,不斷總結探索中的經驗,改進不足,為金融機構采用新的業務模式支持中小企業群體發展、也為金融行業的轉型貢獻力量。(完)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2017年1月12日(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在中國的探索中,商貿物流銀行的發展被認為是可以服務中小企業、緩解其融資約束的創新模式。本文為《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研究暨行業發展報告2017》序言,簡要介紹了商貿物流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的關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敬請閱讀。
文/巴曙松
客戶群體的下移,是當前商業銀行在客戶定位中討論得非常多的主題。如同許多發達市場走過的道路一樣,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型客戶要么轉向直接融資形成脫媒,要么獲得更強的定價權而擠壓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于是,商業銀行業開始越來越多的將客戶重點與新的增長空間轉移到中小企業身上。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使得不少新的競爭者探索運用新的工具、新的方法來服務于中小企業群體,并加速了客戶群體下移的趨勢。
在服務于中小企業客戶群體的競爭中,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成為決定性的因素之一,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在這個領域作出了許多值得總結的探索,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在中國的探索中,商貿物流銀行的探索值得關注,從目前的商業模式看,商貿物流銀行探索利用供應鏈運營數據驅動商業銀行授信用信方式變革,為供應鏈中小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融資和戰略關系融資等,成為服務中小企業與緩解其融資約束的創新模式之一。
回顧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經歷,探尋其背后的邏輯與趨勢,能夠更加清晰地把握商貿物流銀行的發展背景。
不少商業銀行在探索供應鏈金融來服務于中小企業群體時,一度十分流行“圈鏈模式”,即對目標商圈內聚集的客戶群進行分層、分類管理,采取批量營銷,集權授信,通過聯保聯貸的方式來弱化個體的信用風險,實現有針對性的處理授信方案與工廠化的成本運作。而在經濟調整期,一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的相當比例,來自于一向被視為發展狀況良好、金融狀況良好的長三角地區的聯保聯貸模式。
也有一些銀行探索流程化的小微金融服務,主要是依托新興技術驅動金融變革,帶動中小企業金融發展,但面對不同客戶、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卻顯現出差異化的結果,暴露出業務模式仍需改進的問題。
還有一些銀行、特別是區域性的銀行,在特定的政策環境下,依托關系型戰略與本土資源優勢等,聚焦當地中小企業,建立專業機制、機構和商業模式,但仍往往難易回避產業調整和經濟調整期的明顯沖擊。
在此背景下,《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研究暨行業發展報告2017》一書的重點,就是試圖闡釋商業銀行信用經營的一種新方式——商貿物流銀行,通過總結商貿物流銀行業的運行基礎、運行機制、運行規律與發展趨勢,并嘗試從市場環境、行業概況、業務模式、創新業務、風險控制與趨勢展望的分析著手,梳理商貿物流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經驗、模式、規律,并將其進行總結梳理,以探索商貿物流銀行業服務中小企業的合理邊界,推動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由單純的提供融資服務向融資、結算、理財、咨詢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金融服務轉變,為商業銀行實現戰略轉型提供借鑒。
作者從跨層面的視角梳理了影響商貿物流銀行發展的宏微觀環境,揭示了經濟環境對于商貿物流銀行發展的內在機制與關聯,剖析了監管政策與產業政策環境對商貿物流銀行發展的激勵作用與溢出效應,總結了產融結合條件下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發展基礎,并嘗試用金融創新理論等對其需求變化規律進行一般意義上的理論總結。
作者從業務模式范疇的角度定義了商貿物流銀行,闡釋了商貿物流銀行的生長基礎與發展空間。以此為依據,從銀行類型、產品結構和服務對象視角分析了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發展現狀,并以此為基礎,從市場集中度、競爭能力和競爭強度揭示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競爭現狀,由此為商貿物流銀行競爭策略、業務布局以及品牌建設的差異化發展路徑等,提供決策參考。
作者整理了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從動機——機會——能力理論出發,探索提出了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發展的“函數”。在商貿物流銀行業務的參與主體中,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提供者、交易風險管理者、流動性風險提供者構成其持續發展的基礎,推動商貿物流銀行從線性化盈利模式向網絡化商業生態模式的轉型。
本書特別強調了新技術、新渠道和新場景下商貿物流銀行的創新。金融科技深刻影響與改變商貿物流銀行業務形態與業務效率,生產與交易場景的拓展改變了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與業務流程,線上化、嵌入化與跨界化渠道整合改變了商貿物流銀行的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而只有依托恰當的創新管理方法,才能不斷將客戶需求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價值發現與資源整合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商貿物流金融管理的基本問題。
本書特別強調了業務閉合化、交易信息化、收入自償化、管理垂直化、風險結構化和聲譽資產化對于商貿物流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在此原則下,商貿物流銀行爭取能用較低成本進行風險定價,探索降低金融活動的運營成本,以此拓展服務邊界。而且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交易背景與交易數據,為形成多主體博弈決策的完美信息以及風險分析與風險預警的風險實時系統開發提供支持,為降低違約概率與資產損失提供了數據、模型、分析和決策基礎。
本書特別強調了商貿物流銀行的線上化、垂直化和平臺化發展方向,并預測商貿物流銀行模式化發展趨勢,即未來商貿物流銀行將從“長度”、“寬度”和“深度”等維度實現創新發展。“長度”創新是運用新技術降低服務成本,拓展服務邊界,“寬度”創新是流程改進與效率提升,覆蓋更多客戶,“深度”創新是深入發掘客戶需求,定制化批量化滿足客戶需求和挖掘客戶價值。
商貿物流銀行的發展,得益于金融界的實踐探索以及市場發展基礎上的專業理論研究。雖然目前開展商貿物流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眾多,但商業銀行要想建立可持續、穩健發展的商貿物流銀行業務模式,還需要在全球化視野、穩健的風險管理能力、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繼續努力。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招募專業的供應鏈人才,來推動這種全局的、長期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和思考。同時,供應鏈企業的交易數據為學者研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與廣闊的空間。
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研究暨行業發展報告2017》一書的出版,該書以大量實例,分析商貿物流銀行的運行機制、運行模式和運行管理等問題。該書有助于國內外商貿物流銀行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從業者了解商貿物流銀行的基本問題,比如商貿物流銀行業的生長基礎、發展機制、行業生態、競爭格局、前景趨勢等。關于商貿物流發展、運營與管理的理論,作者均嘗試從新的視角和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出來。相信本書將有助于讀者把握商貿物流行業的基本情況,了解商貿物流銀行的業務模式、創新規律與發展方向等,并為商貿物流銀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因此,我愿意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也希望有更多關于商貿物流金融的研究成果涌現,不斷總結探索中的經驗,改進不足,為金融機構采用新的業務模式支持中小企業群體發展、也為金融行業的轉型貢獻力量。(完)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2017年1月12日(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 上一篇: 城市即時配送 深耕物流細分市場展鋒芒
- 下一篇:安徽已實現跨省大件運輸車輛“一證通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