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港航 暢物流 促發展
發布日期:2023年02月06日
瀏覽:965次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凸顯了港航物流業作為現代物流重要組成部分和“排頭兵”的地位。
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港航物流業,既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輸大通道開辟的主力,也是物流現代化的先鋒,是物流領域創新的主要推動力量。在《規劃》中,也展現了這樣的特點。
“《規劃》有三方面主要特點,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問題導向,二是堅持創新驅動,三是堅持系統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表示。
強內外 擴通道 夯實國際物流基礎
“這是我國現代物流領域一份十分重要的發展規劃,對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
《規劃》提出,將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設施,集聚物流要素資源,帶動相關產業要素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具有區域集聚輻射能力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物流樞紐經濟;另一方面,提升“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線物流基礎設施支撐和服務能力,優化通道沿線產業布局與分工合作體系,打造基于物流大通道的經濟產業走廊,培育發展物流通道經濟,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規劃》指出了當前我國存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的問題,其中尤為突出的是總體上存在“東強西弱、城強鄉弱、內強外弱”的問題,因此,《規劃》提出“加快國際物流網絡化發展”等目標。對于港航物流業而言,這不僅契合了發展的邏輯,也進一步要求港航物流企業要服務于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的構建。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就介紹:“近年來,我國國際物流得到快速發展,目前,中歐班列通達歐洲約24個國家196個城市,我國國際道路運輸合作范圍拓展至19個國家,水路國際運輸航線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空網絡覆蓋約60余個國家和地區,立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的‘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網絡加快建設,有力服務了國內國際雙循環。”
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際大通道建設的成就,而下一步如何加強則更受關注。
張大為介紹,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從四個方面加強國際物流網絡化發展。
一是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加強“兩沿十廊”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積極推進與周邊國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輻射能力。
二是進一步暢通國際運輸。加快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優化國際海運網絡,提高中韓陸海聯運效率、推動中歐陸海快線健康發展。拓展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洲際航空網絡。穩步擴大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協定簽署實施范圍。推動航空公司構建國際貨運航線網絡,完善國際寄遞服務網絡布局。
三是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深化國際物流供應鏈先行先試,加快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加強統籌調度,保障能源、糧食、礦產等重要物資運輸安全。
四是著力推進制度規則“軟聯通”。深入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推進雙邊、多邊交通運輸合作。提升國際物流供應鏈信息服務水平,做好與外貿企業的物流信息對接。
其中,多個方面涉及水運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水運是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的基礎保障。
降成本 穩貿易 港航費收是重點
在推動“內外同強”的同時,《規劃》延續了近幾年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那就是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縮小與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差距。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角度而言,近年來,已經牽頭報請國務院印發系列綜合性政策文件,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推動物流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深化產業聯動融合和信息互聯互通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基本構建起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政策框架體系。其中,港航領域的費收清理整治是重點。
2022年3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減并港口收費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港口設施保安費的政府定價,將其納入港口作業包干費作為子項,該子項收費標準不得高于原收費標準。其中,分類定向降低18個沿海港口航行國際航線船舶的引航(移泊)費標準。深圳港、湄洲灣港、日照港、錦州港等4個港口降低引航費基準費率15%,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大連港、唐山港、青島港等14個港口降低引航費基準費率10%。經測算,上述沿海港口引航機構減費金額約每年3.2億元。
同時,還完善拖輪費收費政策,進出長江干線港口的150米及以下中國籍船舶,由船方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使用拖輪。并進一步規范港口收費行為,督促落實港口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和公示制度,加強港口經營市場監管,聯合相關部門依法對違規行為進行調查處理。
2022年8月份,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罰款事項的決定》,取消和調整了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領域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設定的53個罰款事項。其中,涉及水運領域的罰款事項取消4項,調整8項。
數據顯示,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較2012年下降3.4個百分點,與主要經濟體差距不斷縮小。《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
張江波介紹,下一步,《規劃》重點從三個維度加大政策引導:一是鞏固減稅降費成果。嚴格落實已出臺的物流減稅降費政策,推進現代物流領域發票電子化,落實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購置掛車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等稅收優惠政策,堅決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依法治理“只收費、不服務”行為,清理規范鐵路、港口、機場等收費。二是更加突出提質增效。重點聚焦全鏈條降成本、系統性降成本,強調通過提高物流發展質量、增進物流效率來推動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水平,一方面,推動解決跨運輸方式、跨作業環節瓶頸問題,擴大低成本、高效率干支倉配一體化物流服務供給;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合理有序推進大宗商品等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三是推進深層次降成本。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企業協同發展,推動設施聯動發展,支持生態融合發展。
調結構 多創新 港航發展質量更高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降成本主力,《規劃》著重突出了對運輸結構的調整和創新引導現代物流智慧化發展。
在運輸結構調整方面,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已經開展了四批116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的創建工作。2021年,示范工程累計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量620萬標箱,開通聯運線路450條。
與此同時,多式聯運“一單制”也取得成效。推動我國鐵路貨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7.8%提高至2021年的9.2%,水路貨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14.1%提高至2021年的15.8%。2022年1—11月,我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805.6萬標箱,同比增長17.6%。全國港口“散改集”作業完成643.3萬標箱,同比增長11.9%。
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持續加快交通運輸發展方式轉型,不斷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
“一是進一步推動重點區域優化運輸結構。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晉陜蒙煤炭主產區等區域為重點,持續加大推動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二是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進一步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到2025年實現沿海港口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超過70%。三是加快運輸組織模式創新,推動港鐵相關合資公司強化聯合營銷,不斷擴大‘散改集’規模。”張大為表示。
而在智慧物流方面,在港航領域,“十四五”期間,還將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如船岸智能化設備,5G通信、北斗導航等設施在港航業的使用,同時,加大數據集采、分析和應用,提升數據價值,并拓展智慧港航應用場景,促進自動化、無人化、智慧化設備的覆蓋范圍等。
“未來,還將加強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推動交通運輸、公安交管、市場監管等政府部門和鐵路、港口、航空等企事業單位向社會開放與物流相關的公共數據。”張江波表示。
(轉中物聯官微)
- 上一篇: 中老泰實現全程鐵路貨物運輸
- 下一篇:跨境電商迎稅收“紅包” 出口退運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