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進村 山貨變金
發布日期:2015年09月10日
瀏覽:1041次
我省抓住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契機,加快推進電商下鄉進村,激活農村市場——
本報記者鮑亮亮
去年底,商務部、財政部確定了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我省績溪、蕪湖、霍山、石臺、巢湖、黃山、懷遠7個縣(市)榜上有名。今年以來,我省加速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工程,依托大型流通企業和電商企業,不斷建設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和綜合服務網絡,積極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
暢通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
——專項資金扶持,知名電商落地,7個示范縣建成村級服務網點935個,前8個月網上交易額22.3億元
霍山縣諸佛庵鎮坐落在大別山腹地,擁有大片竹園,年產竹筍過百萬斤。靠著竹園的豐厚饋贈,靠著互聯網暢通竹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這個鎮的鎮級經濟綻放出如雨后春筍般旺盛的生命力。
“過去我們這里除了自己偶爾吃點,基本上竹筍最后就變成了竹子,而一畝竹子也就賣個五六百元。”諸佛庵鎮黨委書記涂必江告訴記者,現在有了電子商務,竹筍市場一下打開了,鎮里花錢專門從外地引進技術人員,開發特色山貨產品,鼓勵返鄉青年、退伍軍人等開網店賣山貨。“依靠各類筍產品在線銷售,我們每畝竹園每年平均增收3500元。”
如今,霍山縣的茶葉、石斛、百合、竹制品等農產品和工業品,都成為暢銷的網貨。今年上半年,這個縣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5.5億元,同比增長33%,網絡零售市場交易額3.5億元,同比增長38%。
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村村民洪金龍最近也過了一把網購的癮。在8月12日這個村的淘寶服務站開業當天,他通過服務站代購,花了不到50元錢,買了一袋衛生紙和一瓶洗發水。洪金龍認為,購買方便、價格便宜、送貨到家,還能在網上繳費,成為他嘗新鮮的最主要原因。如今,在這個具有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村落,近6000名村民轉身變成網購一族,古老村落與現代互聯網擦出了火花。
日前,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面對“風口”上的農村電商,今年以來,我省強化政策引導,安排專項扶持資金;組織政企對接活動,引進淘寶、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平臺資源,優化農村渠道布局,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建設。截至8月底,首批7個示范縣已建成村級服務網點935個、配送中心10個、線上線下“特色館”21個、縣域綜合公共服務中心11個,培訓20189人次。據初步統計,7個示范縣網上交易額22.3億元,同比增加29%;快遞業務量628萬件,同比增加32%。
把鄉野特色產品的牌子打出去
——標準是品牌的先導,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打造特色農業,增強品牌效應
“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生命力在于賣,即怎么樣把長在鄉野的特色產品賣出去。”省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負責人陳軍認為,關鍵在于如何解決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問題。農業生產不同于工業生產,小農生產、品質的非標準化,必然影響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擴張力,必須以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導向,做特色農業,即打造標準化、品牌化的農產品。
“皖南、皖北、皖西等區域差別較大,每個地區都有其唯一性,經緯度、溫度濕度、光照時間、土壤結構等各不相同,也就會長出不同特色的農產品。”省網商協會會長周雪松認為,產品特色要在這個基礎上去挖掘,并以此進行品牌化包裝。他認為,標準是品牌的先導,有了標準才可以做品牌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推廣商品編碼在農村電子商務的運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身份認證、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網絡信任服務。
“懷遠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但農產品品牌不強,因此在與懷遠和蚌埠的合作社進行產銷合作的同時,我們大力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目前已將白蓮坡貢米、河溜小豆餅、懷遠石榴等品牌成功整合注冊包裝。”懷遠縣承辦企業淮商集團董事長劉浩說,他們簽約了阿里巴巴“滿天星”農產品追溯體系,通過“源頭監管交易追溯—一村一品深度挖掘—品牌營銷—供應鏈管理平臺—線上線下展銷平臺”,構建了一整套農產品電商服務體系。
石臺縣以“一畝茶山”為帶動,借助物聯網技術,將傳統茶園改造成標準化生態茶園基地,并進一步實現標準化、科學化種植和機械化采摘,極大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霍山縣借助當地百合進入渤海商品交易所電商平臺的契機,通過統一質量標準、完善追溯體系、實時結算平臺,建設了現貨市場百合交收中心,成功打造了從產地直達終端經銷商和消費者的貿易生態,增強了霍山百合的品牌效應。
“互聯網+農業”開辟農村經濟新業態
——農戶、電商企業、市民“三點合一”,解決了農產品流通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通過網絡走出鄉村
農村電子商務是“下鄉”與“進城”雙向流動的平臺。在采訪中,不少政府和企業人士均認為,雖然互聯網讓農村的生產生活更加便捷,讓更多物美價廉的工業品找到了市場,但農村發展的廣闊空間,還在于農產品進城,這是農村繁榮的基礎。只有先解決了“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才能為“工業品下鄉”打下經濟基礎。
“電子商務下鄉進村,實際上給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提供了產品宣傳和品牌營銷的一個便捷通道,解決了農產品如何出村的瓶頸。”陳軍表示,“互聯網+農業”最突出的意義,就是解決農產品流通信息不對稱,可以使小農戶無需或減輕依賴中間商,可直接對接村外龐大的市場。
績溪縣地處皖南山區,雖然農業體量小,但特色鮮明,是全國重要的徽菜原料基地。在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過程中,該縣四方電商公司按照“代銷為主、兼顧代購”的思路,實施“一村一品”及鄰里直供工程,依托進農村便民服務網點收集農戶種養信息,開發“上海66鄰里”服務平臺,借助自有生鮮快遞專線,將績溪地產農副產品直供上海社區、小區便利店,實現農戶、電商企業、市民的“三點合一”、無縫對接。
農村電商發展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正通過網絡走出農村。懷遠縣與京東合作,計劃在10月份打造蚌埠懷遠石榴節,通過線下線上的推廣,構建農產品特色文化。蘇寧云商從今年8月開始在我省啟動農產品眾籌行動,首戰碭山梨于8月27日正式在蘇寧易購上線,3天時間超額完成眾籌金額,完成112%。
在農村電商的帶動下,我省網絡平臺的銷售增速加快。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活躍用戶數達到102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1/7以上,同比增長26%;活躍賣家數24萬人,同比增長45%;買進有效355億元,同比增長40%;賣出有效180億元,同比增長55%;接收包裹數15967萬件,同比增長52%;寄出包裹數9954萬件,同比增長67%。
“以前好貨藏在大山里無人問津,現如今農產品進城搭上電商快車,將山貨變成現金,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也開辟了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霍山縣縣長李中華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鮑亮亮
去年底,商務部、財政部確定了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我省績溪、蕪湖、霍山、石臺、巢湖、黃山、懷遠7個縣(市)榜上有名。今年以來,我省加速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工程,依托大型流通企業和電商企業,不斷建設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和綜合服務網絡,積極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
暢通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
——專項資金扶持,知名電商落地,7個示范縣建成村級服務網點935個,前8個月網上交易額22.3億元
霍山縣諸佛庵鎮坐落在大別山腹地,擁有大片竹園,年產竹筍過百萬斤。靠著竹園的豐厚饋贈,靠著互聯網暢通竹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這個鎮的鎮級經濟綻放出如雨后春筍般旺盛的生命力。
“過去我們這里除了自己偶爾吃點,基本上竹筍最后就變成了竹子,而一畝竹子也就賣個五六百元。”諸佛庵鎮黨委書記涂必江告訴記者,現在有了電子商務,竹筍市場一下打開了,鎮里花錢專門從外地引進技術人員,開發特色山貨產品,鼓勵返鄉青年、退伍軍人等開網店賣山貨。“依靠各類筍產品在線銷售,我們每畝竹園每年平均增收3500元。”
如今,霍山縣的茶葉、石斛、百合、竹制品等農產品和工業品,都成為暢銷的網貨。今年上半年,這個縣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5.5億元,同比增長33%,網絡零售市場交易額3.5億元,同比增長38%。
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村村民洪金龍最近也過了一把網購的癮。在8月12日這個村的淘寶服務站開業當天,他通過服務站代購,花了不到50元錢,買了一袋衛生紙和一瓶洗發水。洪金龍認為,購買方便、價格便宜、送貨到家,還能在網上繳費,成為他嘗新鮮的最主要原因。如今,在這個具有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村落,近6000名村民轉身變成網購一族,古老村落與現代互聯網擦出了火花。
日前,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面對“風口”上的農村電商,今年以來,我省強化政策引導,安排專項扶持資金;組織政企對接活動,引進淘寶、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平臺資源,優化農村渠道布局,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建設。截至8月底,首批7個示范縣已建成村級服務網點935個、配送中心10個、線上線下“特色館”21個、縣域綜合公共服務中心11個,培訓20189人次。據初步統計,7個示范縣網上交易額22.3億元,同比增加29%;快遞業務量628萬件,同比增加32%。
把鄉野特色產品的牌子打出去
——標準是品牌的先導,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打造特色農業,增強品牌效應
“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生命力在于賣,即怎么樣把長在鄉野的特色產品賣出去。”省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負責人陳軍認為,關鍵在于如何解決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問題。農業生產不同于工業生產,小農生產、品質的非標準化,必然影響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擴張力,必須以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導向,做特色農業,即打造標準化、品牌化的農產品。
“皖南、皖北、皖西等區域差別較大,每個地區都有其唯一性,經緯度、溫度濕度、光照時間、土壤結構等各不相同,也就會長出不同特色的農產品。”省網商協會會長周雪松認為,產品特色要在這個基礎上去挖掘,并以此進行品牌化包裝。他認為,標準是品牌的先導,有了標準才可以做品牌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推廣商品編碼在農村電子商務的運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身份認證、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網絡信任服務。
“懷遠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但農產品品牌不強,因此在與懷遠和蚌埠的合作社進行產銷合作的同時,我們大力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目前已將白蓮坡貢米、河溜小豆餅、懷遠石榴等品牌成功整合注冊包裝。”懷遠縣承辦企業淮商集團董事長劉浩說,他們簽約了阿里巴巴“滿天星”農產品追溯體系,通過“源頭監管交易追溯—一村一品深度挖掘—品牌營銷—供應鏈管理平臺—線上線下展銷平臺”,構建了一整套農產品電商服務體系。
石臺縣以“一畝茶山”為帶動,借助物聯網技術,將傳統茶園改造成標準化生態茶園基地,并進一步實現標準化、科學化種植和機械化采摘,極大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霍山縣借助當地百合進入渤海商品交易所電商平臺的契機,通過統一質量標準、完善追溯體系、實時結算平臺,建設了現貨市場百合交收中心,成功打造了從產地直達終端經銷商和消費者的貿易生態,增強了霍山百合的品牌效應。
“互聯網+農業”開辟農村經濟新業態
——農戶、電商企業、市民“三點合一”,解決了農產品流通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通過網絡走出鄉村
農村電子商務是“下鄉”與“進城”雙向流動的平臺。在采訪中,不少政府和企業人士均認為,雖然互聯網讓農村的生產生活更加便捷,讓更多物美價廉的工業品找到了市場,但農村發展的廣闊空間,還在于農產品進城,這是農村繁榮的基礎。只有先解決了“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才能為“工業品下鄉”打下經濟基礎。
“電子商務下鄉進村,實際上給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提供了產品宣傳和品牌營銷的一個便捷通道,解決了農產品如何出村的瓶頸。”陳軍表示,“互聯網+農業”最突出的意義,就是解決農產品流通信息不對稱,可以使小農戶無需或減輕依賴中間商,可直接對接村外龐大的市場。
績溪縣地處皖南山區,雖然農業體量小,但特色鮮明,是全國重要的徽菜原料基地。在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過程中,該縣四方電商公司按照“代銷為主、兼顧代購”的思路,實施“一村一品”及鄰里直供工程,依托進農村便民服務網點收集農戶種養信息,開發“上海66鄰里”服務平臺,借助自有生鮮快遞專線,將績溪地產農副產品直供上海社區、小區便利店,實現農戶、電商企業、市民的“三點合一”、無縫對接。
農村電商發展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正通過網絡走出農村。懷遠縣與京東合作,計劃在10月份打造蚌埠懷遠石榴節,通過線下線上的推廣,構建農產品特色文化。蘇寧云商從今年8月開始在我省啟動農產品眾籌行動,首戰碭山梨于8月27日正式在蘇寧易購上線,3天時間超額完成眾籌金額,完成112%。
在農村電商的帶動下,我省網絡平臺的銷售增速加快。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活躍用戶數達到102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1/7以上,同比增長26%;活躍賣家數24萬人,同比增長45%;買進有效355億元,同比增長40%;賣出有效180億元,同比增長55%;接收包裹數15967萬件,同比增長52%;寄出包裹數9954萬件,同比增長67%。
“以前好貨藏在大山里無人問津,現如今農產品進城搭上電商快車,將山貨變成現金,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也開辟了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霍山縣縣長李中華告訴記者。
- 上一篇: 電商易匯:去年欲稱霸 今年鬧錢荒
- 下一篇:物流新格局下傳統物流園的進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