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智協同“新方程” 車路網云“最優解”
發布日期:2022年08月03日
瀏覽:974次
傳統的“車路協同”概念由來已久,最早由交通領域提出。2006年,歐盟開啟車路合作系統(CVIS)項目;2010年,美國提出智能駕駛(IntelliDrive)戰略;2011年,中國科技部在863計劃中設立智能車路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主要是解決交通問題。中國車路協同建設的熱潮起源于2018年,借著5G、C-V2X技術熱點,從政策、標準、產業、法規等各個方面齊頭并進,讓沉寂在造車熱潮背后的車路協同走上了臺前,業務范圍也從交通延申到駕駛自動化支撐,現在逐步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和交通領域共同關注的技術路線。
在政策的高位指引下,全國各省、市以車路協同技術為核心,投入了大量建設資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智能網聯先導區和示范區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新生事物的探索總是伴隨著問題衍生:一是在世界范圍內,車路協同還沒有成功的案例,也沒有在行業內建立起統一的標準;二是對于投身的大廠來說,這和過去國內傳統的ICT廠商、互聯網企業既有的產業生態不同,車路協同代表了技術和產業上的深度融合,技術深度、整合難度決定了它屬于先行者的商業探索。投資主體模糊、投資缺位的應用建設,和“最終由誰買單”的商業邏輯如何形成閉環,是目前最尖銳和突出的問題。中興通訊認為,車路協同技術對駕駛自動化的助益是顯而易見的,但這項技術單純作為駕駛自動化輔助數據源,顯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車路協同最先助益智慧交通管理,駕駛自動化讓交通安全和效率提升,而后推動社會運轉效率的提高,減少出行和物流成本,降低碳排放,最后再反哺車路協同基礎設施的投資。
“聰明的車”+“智慧的路”之間本不存在隔閡,在智能化的大趨勢下,先有車還是先有路,答案早就沒有了意義。當高階自動駕駛車輛越來越多行駛在道路上,智能交通的管理內涵和外延會發生重大變化。如何管理好、使用好這些新的交通參與者,正如過去最初的紅綠燈建設、道路監控聯網逐漸得到普及一樣,推動車路協同技術的發展,讓傳統的路面信息實現交互,本質上是一場基礎設施的全面革新。路側數字化和車端智能化,也必然要成為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駕駛自動化技術、甚至元宇宙的基礎信息供給者,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組成部分。這就是“雙智協同”試點提出的底層邏輯——車路網云一體化技術是“雙智協同”這個復雜方程的最優解法。
中興通訊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作為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突破口,積極推動車路協同技術的演進,在戰略規劃、市場拓展、技術產品研發應用等方面投入優勢資源,提出車路協同發展的“新三化”。
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將為未來交通路網運行管理和服務提供基礎支撐,為車路協同駕駛自動化提供支持,支持業務從低價邁向高階;車路協同的網聯化,未來十年,傳統汽車、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將混行在同一個交通系統中,針對不同參與者,需要基于統一的車路協同技術架構,采用差異化通訊技術,提供混合交通服務;車路協同融合化,盡管單車智能駕駛逐漸成熟,但仍面臨著長尾問題的挑戰,借助新一代算網融合技術,將車端和路端感知與計算算力分層部署,打造安全出行的“上帝視角”,為高低階自動駕駛服務,降低交通事故,提升通行效率,降低碳排放。
中興通訊憑借自身在ICT領域的優勢積累,提出以“網云數智”打造車路協同數字基座,支撐車路協同新三化,使能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管理。
“網”實現5G+V2X融合組網,鏈接人-車-路-環;“云”提供隨時隨地的算力供給,支撐各類數字化應用;“數”,即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各類數據貫通,建造一個與物理世界對應的數字孿生智能交通體;而人工“智”能,則在車路兩端,實現全面的高維感知、分析和決策,為交通安全和出行服務保駕護航。
近年來,中興通訊在智能網聯標準制定方面已有深度參與,先后參加3GPP、CCSA、5GAA、C-ITS、IMT-2020、IEEE等多個國內外組織的行業標準制定工作;擔任IEEE車聯網研究組主席席位,并在多個組織牽頭標準立項;聯合產業合作伙伴在技術創新和應用探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于在車路協同C-V2X領域成果,中興通訊聯合產業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車路協同生態圈,目前已參與了無錫、長沙、深圳、南京、雄安等多個雙智試點城市和先導區建設。未來,中興通訊將協同產業合作伙伴,憑借自身在ICT領域的優勢積累,提出以“網云數智”打造車路協同數字基座,支撐“雙智協同”戰略,使能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管理,并持續探索商業模式和場景創新,全面推動中國智慧交通與智能網聯汽車的融合發展。
(轉中物聯官微)
- 上一篇: 2022年7月電商物流指數為106.4點
- 下一篇:蔡進出席2022全球物流技術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