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給物流業吹來哪些春風?
發布日期:2015年08月26日
瀏覽:1094次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京召開,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作為納入我國十大振興行業的現代物流業,其相關內容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被多次提及、強調,充分體現出黨和國家對物流業的重視,也從多個方向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吹來了政策春風。
《報告》對政府2014年的工作做了回顧總結。具體在物流方面,則主要表現為:《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發布,產業地位顯著提升;區域物流一體化協同發展加速,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地區三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扎實推動重點改革,交通領域價格改革、鐵路貨運改革、物流投融資改革等都取得重大進展;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O2O、P2P等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新建鐵路投產里程8427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1.6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1.2萬公里;“走出去”戰略加快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得以有效推進,“高鐵外交”逐漸“開花結果”……
在會議上,《報告》還對政府2015年的工作做了總體部署。《報告》指出,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
展望2015,“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法制建設”等同樣也成為物流行業的關鍵詞。在這些“燈塔”的明確引航下,2015年的物流業發展將會更加有的放矢,令人充滿期待。
簡政放權規范審批
《報告》視點: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記者解讀:物流行業行政審批手續多、效率低問題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嚴重制約著物流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此,國家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定的政策法規加以整頓,然而相關問題仍然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如快遞企業申請分支機構牌照少則3個月、多則6個月已成行規,令企業倍傷腦筋。要解決相關問題,就需要對行政審批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此次《報告》明確強調“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給企業松綁”,對于提高企業審批效率、強化市場活力無疑是巨大的利好。
投融資改革放寬準入
《報告》視點:大幅縮減政府核準投資項目范圍,下放核準權限。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準網上并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政府采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以用好鐵路發展基金為抓手,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
記者解讀:目前在公路、鐵路等物流行業重點項目的建設中,民營資本仍望而卻步。一個重要因素在于相關政策缺少企業盈利的“興奮點”,企業收益很難得到保障,導致很多民資對物流業的一些重點項目望而卻步。如今《報告》旗幟鮮明地提出“采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這是對物流行業投融資改革制度的進一步細化,讓民營資本看到了盈利的希望,猶如給民營資本吃了一顆定心丸,對于民營資本來說可能是不小的誘惑。
價格改革強化服務
《報告》視點:改革方向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同時必須加強價格監管,規范市場秩序。
記者解讀:在價格改革方面,物流行業曾做出過一定的努力,如鐵路貨運價格上漲、快遞企業集體提價等,根本目的則是與市場有效對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過,鑒于物流行業行政審批復雜、政府監管乏力、服務不規范等特殊性因素,如何做到價格的公開透明、如何能夠對價格服務進行有效監管,成為行業企業在價格改革后亟待面對的問題。這也是今年《報告》重點強調的內容,值得有關部門進一步思考。
財稅改革營改增
《報告》視點: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調整完善消費稅政策,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
記者解讀:國家在交通運輸行業試點“營改增”政策,主要是出于減輕物流企業發展沉重負擔的目的。但政策在全國以及整個行業尚沒有全部推行,區域對接不暢,再加上企業抵扣不足,以致出現了部分企業稅負不降反升的狀況。《報告》要求實行規范的預算管理制度,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將有利于“營改增”在物流特別是交通運輸行業的全面推開,避免了區域對接不協調以及發展不規范問題。與此同時,也會倒逼企業完善服務、轉型升級,以適應“營改增”的需要。
國企改革市場化
《報告》視點: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臺,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范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
記者解讀:政府實施國企改革雖然經期多年,但在目前的物流行業,如鐵路、郵政等領域,國企壟斷現象依然較為嚴重,企業積極性不高,市場活力不足,嚴重制約著行業企業的做大做強。以鐵路領域為例,目前雖然成立了鐵路總公司,初步實現政企分開,但市場競爭力依然不強。這就需要不斷深化改革,緊貼市場需求。此次《報告》強調“打造市場化運作平臺”,“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物流行業的國企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建立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進而提升物流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外貿轉型物流外包
《報告》視點:實施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市場采購貿易,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增加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數量,提高服務貿易比重。
記者解讀:專業化是企業制勝的法寶,這一商業經對于外貿企業同樣適用。隨著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企業的專業化物流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報告》倡導服務外包。一方面,外貿企業將物流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為合作方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專業的物流外包,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斷改進服務,推動整個物流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物流裝備走出去
《報告》視點: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讓中國企業走得出、走得穩,在國際競爭中強筋健骨、發展壯大。
記者解讀: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壯大,促進了機械化、信息化物流裝備需求增速加快,給物流裝備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物流裝備企業迅速做大。然而,與發達國家物流裝備企業的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相比,我國的物流裝備企業還存在較大差距,更多是“孤芳自賞”,缺少競爭力和比較優勢。推動鐵路、汽車、飛機等物流裝備邁出中國、走向世界,有利于我國的企業通過互相交流合作吸取先進經驗,去除自身糟粕,推動整個物流裝備行業更加“強壯有力”。
互聯互通互利共贏
《報告》視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促進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統籌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盡早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動與海合會、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力爭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
記者解讀: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對于一個國家的對外經貿往來,有一個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當前國際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夠實現互聯互通便顯得極為關鍵。然而目前來看,我國的國際道路運輸依然存在統籌規劃不夠、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與我國對外經貿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如今,國家大力提倡“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等,正是上述背景下的產物,是國家強化互聯互通、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體現。希望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等戰略規劃能夠早日實現,有效對接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構建我國經濟發展新格局。
農業產業化供應鏈一體化
《報告》視點: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要在穩定家庭經營的基礎上,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記者解讀:在經濟發展充滿更多挑戰、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我國農業也面臨著日益動態和復雜的市場環境,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單打獨斗”的英雄主義經營理念早已跟不上時代步伐,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這就需要加強農業產業化的打造,強化農業供應鏈的一體化發展,使得上下游企業能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競爭力和績效的全面提升。
區域協調中西部大交通
《報告》視點: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一批綜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態、民生等重大項目,加快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網絡等建設。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構筑綜合立體大通道,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引導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
記者解讀:目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物流發展較迅速,而中西部地區的物流發展相對滯后,形成了東西不協調、相互不對稱的物流發展格局。交通不通暢,便會導致經濟發展“腸梗阻”,進一步阻礙了東西部地區的經濟互通,這自然也就對強化“中西部大交通”提出了客觀要求。在國家積極推動西部大開發、強化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戰略規劃應時而生,對于完善中西部交通基礎設施、促進東西部產業轉移、拉動中西部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供應鏈管理智慧物流
《報告》視點: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記者解讀:發達國家的先進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離不開供應鏈的一體化管理,強化上下游協同,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需要不斷強化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將智慧物流與制造業發展努力結合,引導企業向一體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在這兩方面,《報告》均有所涉及,充分體現出國家打造制造業強國的決心。
節能減排綠色物流
《報告》視點: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
記者解讀: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空氣霧霾的日趨嚴重,如何有效節能減排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想實現節能減排,作為污染源排放大戶的物流行業責無旁貸,而其中一個重要途徑便是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發展綠色物流。不過,由于消費習慣培養不足、購置成本高、新能源補寄不方便等多方面因素,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此次《報告》著重強調推廣新能源汽車,這將使該交通工具的應用空間得到較大提升,同時對于物流行業節能減排也是一個重大利好。
《報告》對政府2014年的工作做了回顧總結。具體在物流方面,則主要表現為:《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發布,產業地位顯著提升;區域物流一體化協同發展加速,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地區三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扎實推動重點改革,交通領域價格改革、鐵路貨運改革、物流投融資改革等都取得重大進展;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O2O、P2P等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新建鐵路投產里程8427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1.6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1.2萬公里;“走出去”戰略加快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得以有效推進,“高鐵外交”逐漸“開花結果”……
在會議上,《報告》還對政府2015年的工作做了總體部署。《報告》指出,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
展望2015,“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法制建設”等同樣也成為物流行業的關鍵詞。在這些“燈塔”的明確引航下,2015年的物流業發展將會更加有的放矢,令人充滿期待。
簡政放權規范審批
《報告》視點: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記者解讀:物流行業行政審批手續多、效率低問題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嚴重制約著物流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此,國家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定的政策法規加以整頓,然而相關問題仍然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如快遞企業申請分支機構牌照少則3個月、多則6個月已成行規,令企業倍傷腦筋。要解決相關問題,就需要對行政審批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此次《報告》明確強調“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給企業松綁”,對于提高企業審批效率、強化市場活力無疑是巨大的利好。
投融資改革放寬準入
《報告》視點:大幅縮減政府核準投資項目范圍,下放核準權限。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準網上并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政府采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以用好鐵路發展基金為抓手,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
記者解讀:目前在公路、鐵路等物流行業重點項目的建設中,民營資本仍望而卻步。一個重要因素在于相關政策缺少企業盈利的“興奮點”,企業收益很難得到保障,導致很多民資對物流業的一些重點項目望而卻步。如今《報告》旗幟鮮明地提出“采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這是對物流行業投融資改革制度的進一步細化,讓民營資本看到了盈利的希望,猶如給民營資本吃了一顆定心丸,對于民營資本來說可能是不小的誘惑。
價格改革強化服務
《報告》視點:改革方向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同時必須加強價格監管,規范市場秩序。
記者解讀:在價格改革方面,物流行業曾做出過一定的努力,如鐵路貨運價格上漲、快遞企業集體提價等,根本目的則是與市場有效對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過,鑒于物流行業行政審批復雜、政府監管乏力、服務不規范等特殊性因素,如何做到價格的公開透明、如何能夠對價格服務進行有效監管,成為行業企業在價格改革后亟待面對的問題。這也是今年《報告》重點強調的內容,值得有關部門進一步思考。
財稅改革營改增
《報告》視點: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調整完善消費稅政策,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
記者解讀:國家在交通運輸行業試點“營改增”政策,主要是出于減輕物流企業發展沉重負擔的目的。但政策在全國以及整個行業尚沒有全部推行,區域對接不暢,再加上企業抵扣不足,以致出現了部分企業稅負不降反升的狀況。《報告》要求實行規范的預算管理制度,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將有利于“營改增”在物流特別是交通運輸行業的全面推開,避免了區域對接不協調以及發展不規范問題。與此同時,也會倒逼企業完善服務、轉型升級,以適應“營改增”的需要。
國企改革市場化
《報告》視點: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臺,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范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
記者解讀:政府實施國企改革雖然經期多年,但在目前的物流行業,如鐵路、郵政等領域,國企壟斷現象依然較為嚴重,企業積極性不高,市場活力不足,嚴重制約著行業企業的做大做強。以鐵路領域為例,目前雖然成立了鐵路總公司,初步實現政企分開,但市場競爭力依然不強。這就需要不斷深化改革,緊貼市場需求。此次《報告》強調“打造市場化運作平臺”,“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物流行業的國企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建立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進而提升物流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外貿轉型物流外包
《報告》視點:實施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市場采購貿易,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增加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數量,提高服務貿易比重。
記者解讀:專業化是企業制勝的法寶,這一商業經對于外貿企業同樣適用。隨著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企業的專業化物流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報告》倡導服務外包。一方面,外貿企業將物流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為合作方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專業的物流外包,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斷改進服務,推動整個物流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物流裝備走出去
《報告》視點: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讓中國企業走得出、走得穩,在國際競爭中強筋健骨、發展壯大。
記者解讀: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壯大,促進了機械化、信息化物流裝備需求增速加快,給物流裝備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物流裝備企業迅速做大。然而,與發達國家物流裝備企業的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相比,我國的物流裝備企業還存在較大差距,更多是“孤芳自賞”,缺少競爭力和比較優勢。推動鐵路、汽車、飛機等物流裝備邁出中國、走向世界,有利于我國的企業通過互相交流合作吸取先進經驗,去除自身糟粕,推動整個物流裝備行業更加“強壯有力”。
互聯互通互利共贏
《報告》視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促進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統籌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盡早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動與海合會、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力爭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
記者解讀: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對于一個國家的對外經貿往來,有一個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當前國際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夠實現互聯互通便顯得極為關鍵。然而目前來看,我國的國際道路運輸依然存在統籌規劃不夠、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與我國對外經貿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如今,國家大力提倡“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等,正是上述背景下的產物,是國家強化互聯互通、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體現。希望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等戰略規劃能夠早日實現,有效對接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構建我國經濟發展新格局。
農業產業化供應鏈一體化
《報告》視點: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要在穩定家庭經營的基礎上,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記者解讀:在經濟發展充滿更多挑戰、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我國農業也面臨著日益動態和復雜的市場環境,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單打獨斗”的英雄主義經營理念早已跟不上時代步伐,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這就需要加強農業產業化的打造,強化農業供應鏈的一體化發展,使得上下游企業能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競爭力和績效的全面提升。
區域協調中西部大交通
《報告》視點: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一批綜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態、民生等重大項目,加快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網絡等建設。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構筑綜合立體大通道,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引導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
記者解讀:目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物流發展較迅速,而中西部地區的物流發展相對滯后,形成了東西不協調、相互不對稱的物流發展格局。交通不通暢,便會導致經濟發展“腸梗阻”,進一步阻礙了東西部地區的經濟互通,這自然也就對強化“中西部大交通”提出了客觀要求。在國家積極推動西部大開發、強化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戰略規劃應時而生,對于完善中西部交通基礎設施、促進東西部產業轉移、拉動中西部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供應鏈管理智慧物流
《報告》視點: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記者解讀:發達國家的先進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離不開供應鏈的一體化管理,強化上下游協同,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需要不斷強化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將智慧物流與制造業發展努力結合,引導企業向一體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在這兩方面,《報告》均有所涉及,充分體現出國家打造制造業強國的決心。
節能減排綠色物流
《報告》視點: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
記者解讀: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空氣霧霾的日趨嚴重,如何有效節能減排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想實現節能減排,作為污染源排放大戶的物流行業責無旁貸,而其中一個重要途徑便是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發展綠色物流。不過,由于消費習慣培養不足、購置成本高、新能源補寄不方便等多方面因素,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此次《報告》著重強調推廣新能源汽車,這將使該交通工具的應用空間得到較大提升,同時對于物流行業節能減排也是一個重大利好。
- 上一篇: 物流業新技術已經喚醒
- 下一篇: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