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的2022:直面“效率+低碳”兩大考題 亟需換裝新技術引擎
(文件來源:《中國科技信息》雜志)
2021年,是物流行業市場格局劇變的一年。中國物流集團正式成立,央企物流“國家隊”拉開重組整合序幕,14家物流及供應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快遞業頭部整合加速……
與此同時,貨主成本高、運力不掙錢、政府不好管,仍然是行業每天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的提出,也給每位物流管理者出了一道新考題。物流行業的2022,亟需新的技術引擎助力。
物流降本增效面臨“爬坡過坎”
在物流行業,通常以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值來衡量物流效率。中物聯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也為14.7%,跟2020年持平,略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從總體上看,我國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之后,開始進入“爬坡過坎”的攻堅期。
產業端的感受,比宏觀數據要冷一些。行業調查顯示,中國公路貨運6.2萬億的市場規模,大宗商品占了2.2萬億。其中,煤炭、鋼鐵和有色金屬占比近2/3。在煤炭行業,物流費用已經占到了煤炭價格的1/3以上,個別地區甚至達到50%。在鋼鐵行業,我國鋼鐵行業物流費用是僅次于原燃料采購成本的最大支出,物流成本占鋼材總成本的15%—30%,而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物流成本僅占鋼材總成本的8%—10%。
根據行業測算,鋼鐵企業物流費用降本潛力在20元/噸鋼以上,以一個500萬噸中等規模企業為例,每年物流費用降本潛力高達上億元。如果按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10.65億噸計算,全行業每年物流降成本潛力達200億元以上。我國企業物流的降本增效,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遠遠沒有達到理想水平。
企業端的高物流成本,并沒有形成運力端的利潤。中物聯的調查顯示,49.5%的CEO反映所在企業2020年利潤水平出現下滑。有18.81%的企業利潤持平,僅有31.68%企業利潤增長。特別是整車運輸、零擔專線、合同物流(貨運代理)等細分市場,利潤下滑的企業占比接近六成。
粗放發展迎來低碳環保硬約束
交通運輸排放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近年來,通過持續的“藍天保衛戰”,生產制造企業、物流企業,普遍感受到越來越明顯的環保壓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伴隨物流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超低排放改造是生產企業環保治理的重要抓手。以鋼鐵業為例,全國229家鋼鐵企業6.2億噸粗鋼產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16家鋼鐵企業部分或全部完成改造并按程序在鋼鐵工業協會官方網站上公示。但已公示企業產能不足全國產能的10%,距離2025年80%產能完成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十四五”期間,鋼鐵行業推進大氣污染物治理任務巨大。
碳減排的壓力不僅僅體現在企業的生產環節,物流環節同樣影響巨大。公路運輸是多數企業物流的主流運輸方式,但公路運輸的碳排放,在全國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中占比達85%以上,其中重型貨車的排放量又占了公路運輸碳排放總量的54%。因此,管好重型貨車的排放,是企業實現環保達標的關鍵。
生產企業的難點在于,由于廠區面積通常較大,很多企業缺乏對入廠車輛的有效管理手段。入廠車輛的排放是否達標、車輛的內部路徑如何規劃、車輛的作業流程是否合理,都會對廠區的碳排放治理產生重要影響。
物流科技新引擎助力行業破題
物流行業的高成本、低效率,究其原因,根源仍在相對落后低效的運營方式上,突出體現在貨物周轉效率低、車輛空駛率高、中間環節多以及人工作業比重大等方面。實現物流的綠色低碳,也需要一套碳感知、碳預測的技術提供底層支撐。
交通運輸部近期發布的《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要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數據大腦”。到2025年,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這將有力支撐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