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治理 綠水青山終不負
從機器轟鳴,塵土飛揚,滿山瘡痍,到修整復綠,鳥語花香,滿目青翠,一座座按高標準建設的綠色礦山如雨后春筍般在神州大地涌現。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公告顯示,2020年,全國301家礦山納入綠色礦山名錄,它們在安全環保前提下,合理、集約、高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實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國家行動
“天晴了滿天灰塵,下雨了滿身泥,看上去很滄桑,都是木房子、木架子。污水治理、環保設施,什么都沒有。”“太陽和月亮一個樣,晴天和陰天一個樣,鼻孔和煙囪一個樣。”一位業內人士介紹,這就是傳統的礦山環境,只是為了挖礦而挖礦,沒有環保措施,也沒有長遠規劃。
傳統的粗放采礦方式,既浪費資源又破壞環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走老路是行不通的。礦企要拋棄過去的觀念,重新換個活法。”中國綠色礦山推進會會長史京璽說。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礦山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企業的生命,養護好源頭活水,建設綠色礦山,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礦山不是簡單地搞綠化,而是在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中做到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礦地和諧等全部要求,既要嚴格實施科學有序開采,又要將對礦區及周邊環境的擾動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這一系統工程從本世紀初開始啟動。2008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將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作為重點任務,各地開始試點探索綠色礦山模式。2017年,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出臺,要求通過5年努力,基本扭轉傳統粗放浪費的礦業整體形象,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和新格局。至此,綠色礦山建設上升為國家行動。
綠色開采
大幅減少固廢排放、井下充填綠色開采、立體化集約化工廠建設、礦山土地復墾、復墾綠化后的礦山遺跡旅游開發、對排放的廢物和能源再利用、修復破壞的植被和周邊環境……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戰略方針,十多年來,一批批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試點在全國落地開花,不斷創新綠色礦山建設新模式。
綠色有序開采可從根本上消除采礦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的破壞。綠色開采從綠色勘查開始。中國地調局成都探礦工藝所研發的空氣潛孔錘跟管取心鉆進等“以鉆代槽”的新技術,使擾動面積由過去的一條大溝變成了一個鉆孔,不僅能達到覆蓋較厚地段預期找礦效果,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擾動。
開采過程中,必須采用科學高效的綠色開采工藝技術和節能高效設備,保證采礦回采率、選礦回收率、資源綜合回收率達到環保新要求。
在陜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的智能化集控平臺上,一位工人坐在電腦屏幕前,根據作業現場變化情況,調整滾筒位置和支護方式,就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矸石流入。韓家灣煤炭公司的一位采煤機司機說:“以前在工作面操控滾筒割煤,遇到煤塵大的情況時,多靠經驗調節頂底刀位置,一不留神會割到矸石。現在,在屏幕上就能把工作面看清楚,操作更精準了。”
高效利用資源,特別是對“三廢”的治理與利用,是綠色礦山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煤集團大屯公司孔莊煤礦是一座老礦井,近年來研發出“壓風機+洗浴廢水”余熱再利用項目。該項目的核心技術是污水源熱泵技術,即通過污水源熱泵機組做功,把低品位熱能轉化為高品位熱能,為次日洗浴熱水提供熱量,最大限度地實現礦井余熱、廢水、煤矸石的循環利用。
現在,越來越多的礦山正在變“綠”。
2019年,全國綠色礦山目錄管理制度開始實行,能入選國家級名錄的企業可謂過五關斬六將,需達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的100項具體指標,包括礦區環境、開發方式、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企業管理與形象等六個方面的考核,非常嚴格。至今,已有上千家礦山企業“披上綠裝”,進入了綠色礦山國家級名錄。
生態修復
“邊開采、邊治理”,除了在生產過程中加強綠色有序開采,對已經存在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按照現行政策,在建和生產礦山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由礦山企業負責治理恢復。遺留或者責任人滅失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由各級地方政府統籌規劃和治理恢復,中央財政給予必要支持。
天鵝、白鷺、灰鷺、夜鷺、蒼鷺、白頭翁、翠鳥……一年四季,百鳥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清泉公園里現身,引得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水清、岸綠,美麗的清泉公園幾年前還是一大片采煤沉陷區。峰峰礦區區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礦區的礦產資源豐富,煤化工、鋼鐵、陶瓷等產業曾經風光一時,但生態環境也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禁采,叫停所有私營石料廠;修復煤矸石山,治理沉陷區;建設濕地和公園……一系列行動后,峰峰礦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摘掉了重污染區的帽子。
美麗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片殘破廢舊的礦山區——鶴慶金墩鄉蝙蝠洞片區嚴重影響著周邊環境。3年前,中冶天工集團承接了該礦區的修復項目。團隊采用施工難度極大的“邊坡治理施工工藝”:在30米高的邊坡上進行機械爆破,之后再進行“機械修坡”。現在,廢舊礦山區已建成“山”“水”“田”“園”具備的郊野公園。
如今,許多礦山都在進行“礦區變景區”的建設:新疆風城油田實現“地下采油,地上旅游”;青海都蘭金輝礦業把沙漠戈壁變綠洲;湖州吳興埭溪東紅廢棄礦山變身千畝茶山……
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1)》顯示,我國礦山生態環境持續好轉。2020年以來,支持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中央財政下達20億元支持12省(區)開展黃河流域、青藏高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淮河云大宗商品信息平臺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