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智慧物流小鎮】快遞業務量首破千億 價格戰到服務戰還遠嗎
12月8日,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千億級別。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12月8日9時03分,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1000億件,這是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千億級別,已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一,對全球市場增長貢獻率超50%,日均服務用戶近7億人次。
從地區分布來看,2021年1-10月,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分別為679億件、124.9億件和63.3億件,比重分別為78.3%、14.4%和7.3%。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長32.5%,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長48.1%,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長34.7%,比重基本持平。
從結構上來看,現在全網每天有1億件包裹是到農村的,更多承載著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鄉的使命,郵政快遞業在促進消費升級、暢通經濟循環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
據國家郵政局副局長陳凱介紹,近年來有8家快遞企業成功上市,形成3家年業務量超100億件、收入規模超1000億元的品牌快遞集團。同時,快遞網點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日均服務用戶近7億人次,年新增就業保持在20萬人以上。其次,重點地區間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到58小時左右,有效申訴率不斷下降。
互聯網的發展對快遞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實現了快遞行業快速增長。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從2012年的57億件增加到2020年的835億件,凈增了14倍,年均增長40%。2021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預計超1200億件。
不過,在高速增長的數據背后,快遞服務質量還需加快腳步。據相關媒體報道,近日,重慶市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因獨自搬運20多斤包裹上樓倒在途中猝死,一時引發眾多網友爭議,部分快遞員未按要求送貨上門的行業頑疾再次被揭開一角。
根據《快遞暫行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2019年,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也明確,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征得收件人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現如今,快遞不送貨上門的現象比比皆是。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中以“快遞”為關鍵詞檢索時出現了384538條投訴。其中多數都是因快遞不上門取件、不上門派送、貨單不同步等原因產生的投訴。
在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看來,中國快遞市場的野蠻生長慣性仍未完全剎住,尤其是隨著新企業主體的入場和平臺眾包等新模式的發展,造成群雄相爭的激烈競爭,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多過于品質競爭的服務戰,法規標準建設滯后于創新發展,以及人口紅利的萎縮等因素,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
楊達卿表示,中國快遞業發展已經進入中速增長階段,但基數仍然巨大,競爭更加激烈,頭部企業急需從攬運配這類短價值鏈服務延伸,不再僅比業務規模,更比價值利潤。消費互聯網正在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對快遞企業來說是個巨大契機,將把“快遞服務”推向“快鏈服務”,即高效敏捷、全鏈協同的供應鏈服務。
“法規標準的完善及落實是當務之急,國家郵政局等方面在行業規范、新業態用工等政策法規的完善,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同時,快遞行業的整合發展是重中之重,快遞市場是充分競爭市場,還是需要市場主體更專更強更大,避免互相消耗式的低端競爭。此外,全鏈路能力提升和服務數字化轉型是關鍵抓手,快遞服務要尋求利潤增長必須做長價值鏈,并強化數字化轉型,占據競爭高地。”楊達卿表示。
(轉自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