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航運
發布日期:2016年02月26日
瀏覽:1161次
□本報記者李敬
涂山巍巍,淮水湯湯。在蚌埠境內,淮河奔騰向東,穿城而過。航運,承載著千百年來蚌埠人民對海的渴望。歲月似乎特別偏愛這一方水土,從20世紀初蚌埠出現最早的輪船公司至今,通江達海已成為蚌埠航運的地理標簽。
百年客運史的終結
在蚌埠境內,通航的河流共有5條,總里程453公里。其中,淮河干線主航道蚌埠段西起懷遠縣新城口,穿城市而過,東至五河縣浮山段,全長147公里。這里可謂天然的“上通下達”所在,上溯可達省內淮南、阜陽、亳州、宿州、淮北及豫東各港口,下游通過洪澤湖可與長江及各支流航道聯網。據資料記載,這里主航道上游的水位正是由風光旖旎的蚌埠閘控制,其最低控制水位15.5米,豐水期航道最淺水位也可達2.3米,500噸級輪駁船通航不成問題。然而,由于淮河特有的水文特征,其枯水期水位劇減,此時蚌埠閘下閘首門檻水深僅1.75米,容易形成主航道“腸梗阻”,導致大噸位載重船舶無法通過。在長達數十天的時間里,常有一二千艘船舶被滯留在蚌埠閘上游。
為打破主航道“腸梗阻”的尷尬狀況,1986年起,為保障航道安全,省、市航道管理部門經常組織開展河道疏浚工作,此后10年間疏浚土方10多萬立方米。與此同時,蚌埠段的航標也重新設置,整個航道煥然一新。
然而,隨著公路運輸的發展,航行時間偏長的水路客運逐漸萎縮。有數據顯示,1986年由蚌埠啟航的淮河客運航線,只有分別到達柳巷、闞疃集、燕集、正陽關、蒙城的5條,總里程515公里,當時,運輸部門擁有客輪13艘2679個座位、客駁3艘957個座位,全年客運量103.7萬次。僅一年后,隨著兩條航線停運,年客運量減少到87.2萬次。
為改善經營,1987年6月,蚌埠淮河輪船運輸公司將一艘客駁船改造為“禹王號”旅游船,開辦淮河風光游覽業務。上游至懷遠上橋,下游至臨淮關,6個月內,接待國內外游客1.7萬人次。1988年4月,淮河客運航線全面停航,長達百年的客運歷史就此結束。而旅游航線看似紅火的業務也并未持續多久,短短3年后,該線路最終停辦。
貨物吞吐快速提升
隨航道變化的,還有蚌埠的港口。1986年之后20年的時間里,蚌埠港口經改造提升,吞吐能力快速提升。至2005年,全市各河流共有大小碼頭24個,總泊位數63個,總貨物吞吐能力461萬噸。
全市水路貨物運輸市場全面放開于1986年,由全民、集體企業和個體聯戶共同經營,貨物以煤炭、建筑材料、糧食等為主。當年,市、縣共計有貨駁573艘、5.34萬載重噸;帆船41艘、700多載重噸。貨運航線共20余條,全年貨運量152萬噸,周轉量7.92億噸公里。至今,在蚌埠市博物館內,還留存有過去的木帆船。
隨著科技的進步,之后的十多年間,逐步淘汰了老舊的蒸汽機拖輪和木駁、水泥駁,完成了船舶鋼質化、機型系列化、推進器標準化工作,并建造了頂推船。到20世紀末,蚌埠全市機動船、駁船、輔助船等大小水路運輸船舶達2169艘,總運力達30.6萬載重噸。不少企業開辟了前往外地省市的貨運航線,全市水路貨物運輸總量躍升至229.7萬噸,運輸周轉量12.63億噸公里。進入21世紀,這些數字仍然保持著快速提升的態勢,《蚌埠市志》里的一組數據將其完整地呈現:2004年,各類貨運船舶2750艘,總運力上升為87.06萬載重噸,全年貨物運輸量405萬噸,周轉量18.5億噸公里;2005年,貨運駁船3088艘,總運力122.3萬載重噸,平均每艘船噸位比1996年增加2.5倍,全年運輸量446萬噸,周轉量18.67億噸公里……
涂山巍巍,淮水湯湯。在蚌埠境內,淮河奔騰向東,穿城而過。航運,承載著千百年來蚌埠人民對海的渴望。歲月似乎特別偏愛這一方水土,從20世紀初蚌埠出現最早的輪船公司至今,通江達海已成為蚌埠航運的地理標簽。
百年客運史的終結
在蚌埠境內,通航的河流共有5條,總里程453公里。其中,淮河干線主航道蚌埠段西起懷遠縣新城口,穿城市而過,東至五河縣浮山段,全長147公里。這里可謂天然的“上通下達”所在,上溯可達省內淮南、阜陽、亳州、宿州、淮北及豫東各港口,下游通過洪澤湖可與長江及各支流航道聯網。據資料記載,這里主航道上游的水位正是由風光旖旎的蚌埠閘控制,其最低控制水位15.5米,豐水期航道最淺水位也可達2.3米,500噸級輪駁船通航不成問題。然而,由于淮河特有的水文特征,其枯水期水位劇減,此時蚌埠閘下閘首門檻水深僅1.75米,容易形成主航道“腸梗阻”,導致大噸位載重船舶無法通過。在長達數十天的時間里,常有一二千艘船舶被滯留在蚌埠閘上游。
為打破主航道“腸梗阻”的尷尬狀況,1986年起,為保障航道安全,省、市航道管理部門經常組織開展河道疏浚工作,此后10年間疏浚土方10多萬立方米。與此同時,蚌埠段的航標也重新設置,整個航道煥然一新。
然而,隨著公路運輸的發展,航行時間偏長的水路客運逐漸萎縮。有數據顯示,1986年由蚌埠啟航的淮河客運航線,只有分別到達柳巷、闞疃集、燕集、正陽關、蒙城的5條,總里程515公里,當時,運輸部門擁有客輪13艘2679個座位、客駁3艘957個座位,全年客運量103.7萬次。僅一年后,隨著兩條航線停運,年客運量減少到87.2萬次。
為改善經營,1987年6月,蚌埠淮河輪船運輸公司將一艘客駁船改造為“禹王號”旅游船,開辦淮河風光游覽業務。上游至懷遠上橋,下游至臨淮關,6個月內,接待國內外游客1.7萬人次。1988年4月,淮河客運航線全面停航,長達百年的客運歷史就此結束。而旅游航線看似紅火的業務也并未持續多久,短短3年后,該線路最終停辦。
貨物吞吐快速提升
隨航道變化的,還有蚌埠的港口。1986年之后20年的時間里,蚌埠港口經改造提升,吞吐能力快速提升。至2005年,全市各河流共有大小碼頭24個,總泊位數63個,總貨物吞吐能力461萬噸。
全市水路貨物運輸市場全面放開于1986年,由全民、集體企業和個體聯戶共同經營,貨物以煤炭、建筑材料、糧食等為主。當年,市、縣共計有貨駁573艘、5.34萬載重噸;帆船41艘、700多載重噸。貨運航線共20余條,全年貨運量152萬噸,周轉量7.92億噸公里。至今,在蚌埠市博物館內,還留存有過去的木帆船。
隨著科技的進步,之后的十多年間,逐步淘汰了老舊的蒸汽機拖輪和木駁、水泥駁,完成了船舶鋼質化、機型系列化、推進器標準化工作,并建造了頂推船。到20世紀末,蚌埠全市機動船、駁船、輔助船等大小水路運輸船舶達2169艘,總運力達30.6萬載重噸。不少企業開辟了前往外地省市的貨運航線,全市水路貨物運輸總量躍升至229.7萬噸,運輸周轉量12.63億噸公里。進入21世紀,這些數字仍然保持著快速提升的態勢,《蚌埠市志》里的一組數據將其完整地呈現:2004年,各類貨運船舶2750艘,總運力上升為87.06萬載重噸,全年貨物運輸量405萬噸,周轉量18.5億噸公里;2005年,貨運駁船3088艘,總運力122.3萬載重噸,平均每艘船噸位比1996年增加2.5倍,全年運輸量446萬噸,周轉量18.67億噸公里……
- 上一篇: 我市全面推進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試點
- 下一篇:省交通廳公布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建設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