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關于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全省港口和水運建設發展情況報告的意見
發布日期:2015年11月12日
瀏覽:1014次
2015年6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全省港口和水運建設發展情況的報告》,并提出了審議意見,交省政府研究處理。省政府對省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辦理。現將辦理情況報告摘要公布如下。
一、統一思想認識,打造水運強省。
從全省經濟發展大局考慮,進一步突出水運在我省的戰略地位,全力加快港口和水運建設發展。全力搶抓發展機遇,繼續加大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和協調力度,建設暢通、高效、平安、綠色、智慧的現代化港口與內河水運體系。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良好的水運發展環境。繼續深化水運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釋放水運發展活力,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高效水路運輸支撐。
二、加強統籌規劃,堅持協調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完善水運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引江濟淮航運配套工程、皖江深水航道建設、淮河干流航道整治以及重要區域性高等級航道建設,打造全省高等級航道網絡。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打造區域性航運樞紐。加快結構調整,強化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水運服務能力。研究出臺促進集裝箱運輸優惠政策,加大集裝箱港口建設扶持力度,扶持港口集裝箱運輸業發展。推動現有國有控股港口資產整合,與省外大型港口企業組成發展聯盟,培育港口龍頭企業。
三、拓寬融資渠道,持續加大投入。
統籌考慮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建立穩定的內河水運建設專項資金渠道。深化投融資模式改革,鼓勵PPP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內河水運建設,逐步破解水運發展資金難題。研究出臺港口確權登記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與港航企業的銜接溝通,積極拓寬水運企業融資渠道。研究重新啟動港口岸線有償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爭取早日施行。
四、加快轉型升級,健全服務體系。
加快水運行業優化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和現代港口物流業,在沿江、沿淮打造臨港產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研究省級錨地調度中心建設,促進錨地公共資源共用。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港口后方陸域的綜合配套能力,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加快航運信息化建設。進一步簡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改善通關環境。加快現代航運集聚示范區建設。構建完善的航運服務體系和航運人才培養體系。
五、推動綠色水運,確保通航安全。
落實港口、船舶各項節能減排措施和防污染措施,推動LNG等節能技術應用,降低運輸能耗,切實推動綠色水運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切實加強安全監管。研究設立省級水上搜救中心,加快安全監管及應急救助基地建設,完善應急救助體系。加快推動航運氣象條件監測站網建設,建立水上氣象預警信息平臺,完善應急聯動機制。
一、統一思想認識,打造水運強省。
從全省經濟發展大局考慮,進一步突出水運在我省的戰略地位,全力加快港口和水運建設發展。全力搶抓發展機遇,繼續加大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和協調力度,建設暢通、高效、平安、綠色、智慧的現代化港口與內河水運體系。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良好的水運發展環境。繼續深化水運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釋放水運發展活力,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高效水路運輸支撐。
二、加強統籌規劃,堅持協調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完善水運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引江濟淮航運配套工程、皖江深水航道建設、淮河干流航道整治以及重要區域性高等級航道建設,打造全省高等級航道網絡。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打造區域性航運樞紐。加快結構調整,強化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水運服務能力。研究出臺促進集裝箱運輸優惠政策,加大集裝箱港口建設扶持力度,扶持港口集裝箱運輸業發展。推動現有國有控股港口資產整合,與省外大型港口企業組成發展聯盟,培育港口龍頭企業。
三、拓寬融資渠道,持續加大投入。
統籌考慮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建立穩定的內河水運建設專項資金渠道。深化投融資模式改革,鼓勵PPP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內河水運建設,逐步破解水運發展資金難題。研究出臺港口確權登記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與港航企業的銜接溝通,積極拓寬水運企業融資渠道。研究重新啟動港口岸線有償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爭取早日施行。
四、加快轉型升級,健全服務體系。
加快水運行業優化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和現代港口物流業,在沿江、沿淮打造臨港產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研究省級錨地調度中心建設,促進錨地公共資源共用。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港口后方陸域的綜合配套能力,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加快航運信息化建設。進一步簡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改善通關環境。加快現代航運集聚示范區建設。構建完善的航運服務體系和航運人才培養體系。
五、推動綠色水運,確保通航安全。
落實港口、船舶各項節能減排措施和防污染措施,推動LNG等節能技術應用,降低運輸能耗,切實推動綠色水運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切實加強安全監管。研究設立省級水上搜救中心,加快安全監管及應急救助基地建設,完善應急救助體系。加快推動航運氣象條件監測站網建設,建立水上氣象預警信息平臺,完善應急聯動機制。
- 上一篇: 安徽省商業車險改革正式實施
- 下一篇:城區老工業區將大規模搬遷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