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繪就江淮大地水文化傳承新畫卷
發布日期:2024年10月31日
瀏覽:256次
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安徽人民在治水興水實踐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水文化圖譜,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水文化遺產。安徽省委、省政府今年印發《關于推進全省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水文化建設,講好‘安徽水故事’,推進水文化傳承”。安徽正在不斷把治水與推進水文化建設有機結合,發揮水文化對治水實踐的精神滋養作用,引領和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
留下蘇軾治水足跡的潁州西湖 本報通訊員 王治國 攝
水文化遺產熠熠生輝
在壽縣,正值“三夏”灌溉時節,有著“天下第一塘”美譽的芍陂(安豐塘)蓄水充足。這座始建于春秋時期的楚國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依然在發揮灌溉效益。水塘岸邊,孫公祠內佇立的孫叔敖雕像,穿越千年時光,注視著他主持修建的芍陂,共同默默守護著這方土地。
西漢初年,漢室劉姓宗室子弟劉信為興利除害,根據地貌山川水文的特點,在七門嶺下阻河筑堰,2200多年后,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集灌溉、防洪、防火、生態、糧食加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徽州堨壩,是中國古代水利史上極具區域文化代表性的水利遺產,2024年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國候選工程名單。
除此之外,放眼江淮大地,霍邱水門塘、阜陽潁州西湖、宣城佟公壩、蕪湖萬春圩、歙縣漁梁壩、壽縣古城、潛山烏石堰、西遞宏村……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彰顯著古人治水的智慧,綿延著水文化的脈絡,豐富著安徽的歷史底蘊。
“鼓鐘將將,淮水湯湯”,自《詩經》伊始,在江淮大地上游歷的文人墨客,借水抒情,讓美妙詩文與流水一樣源遠流長;生長于潁淮之濱的管子,提出了“治水如治國”的思想;詩仙李白在涇縣桃花潭邊,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詩句,表達出與汪倫真摯純潔的友情;合肥包公祠里的廉泉、望江縣“不越雷池一步”的典故,講述著以水為鏡的清廉故事……以水論事、以水喻理的文化,至今仍啟迪著后來人。
“今年3月起,安徽省水利廳計劃用兩年時間,通過全省水文化資源普查,摸清家底,形成水文化資源調查工作報告、遺產分布圖、重要水文化遺產集萃等成果。”安徽省水利廳水利志負責人介紹,“此項工作開展以來,各級水利部門精心組織,深入當地檔案館、博物館、文保機構等文保單位,查閱檔案、古籍、文書等文獻資料,實地調查甄別,梳理掌握遺產狀況。”
紅色水文化煥發光彩
新中國成立后的大規模水利建設始于治淮,治淮則發端于安徽。安徽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建設了佛子嶺水庫等一大批水利工程,集中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水興水的生動實踐、偉大成就。
2023年,在紀念淠史杭工程開工建設65周年大會上,時任安徽省委書記韓俊指出,建設這條集防洪減災、振興農業、保障飲水、聯通河湖、維護生態安全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人間天河”,靠的是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人民群眾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目前,興建于1958年的淠史杭工程,已累計灌溉供水1700多億立方米,供水總人口近1400萬人,潤澤安徽、河南兩省近1200萬畝土地。
傳承紅色水文化,講好安徽治水故事。安徽省水利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等單位,弘揚淠史杭工程蘊含的“自力更生、頑強拼搏、犧牲奉獻、科學求實”精神,共同策劃“山河安瀾——淠史杭灌區主題展”,并成功入選中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該展覽在安徽省博物院開展以來,展覽觀眾近50萬人次,線上受眾110余萬人次,成為全省開展主題教育等系列活動的生動課堂,顯現出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安徽省淠史杭灌區管理總局工程師蔣常虹自豪地說。
講好安徽治水故事
今年5月,安徽省水利廳組織召開全省水文化工作推進暨水文化資源普查培訓會。全省水文化工作者齊聚一堂,共商水文化發展大計,在南北兩個片區的水文化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積極發言,對水文化建設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十年九澇”的明湖,通過了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成效復核評估,華麗蝶變為滁州市最靚麗的風景,成為“醉美”的城市會客廳和生態活力中心;石臺縣的秋浦河,經過綜合治理,已然水清岸綠、碧波澄澈,是“最美家鄉河”,也是萬千游子心中抹不去的鄉愁。
“一些地方在編制水利工程規劃、建設‘幸福河湖’時,突出區域水文化特色,建設河長制主題公園。”安徽省水利廳河長制工作處負責人說,“全省77家省級及以上水利風景區,成為群眾親水樂水的網紅打卡地。”
與此同時,“關愛山川河流志愿服務”“跟著河長去巡河”“河小青”護水行動,一項項群眾參與的水事活動,增強了社會公眾的意識,讓水文化品牌效應正在逐漸放大;位于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安徽水情教育館,于2023年正式開館向社會開放以來,采用圖文影、聲光電、虛擬再現和模型展示等方式,展示各個歷史時期安徽治水興水成就;安徽省水利廳延續史志修編傳統,每年編纂出版《安徽水利年鑒》,迄今已出版25本,形成了長序列、連續性的重要資料工具書。
安徽省水利廳副廳長儲濤介紹說:“下一步,安徽省水利廳將進一步厘清水文化資源,加強水利遺產保護與傳承。強化水文化研究,形成一批水文化理論成果。創新傳播交流形式,講好水文化故事。建設精品示范工程,促進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
來源:中國水利報
- 上一篇: 打造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 安徽這么干
- 下一篇:新進展!臨淮崗復線船閘完成水利專項驗收